探秘泉州博物馆:解锁历史文化密码

标签:
泉州博物馆
历史博物馆

泉州博物馆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 1985 年 1 月,它最初的馆址位于泉州府文庙大成殿 。泉州府文庙,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北宋太平兴国初移建今址,是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府文庙的岁月里,博物馆辟有 “府文庙文物陈列展”“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泉州古代教育馆” 等,兼管府文庙古建筑,让人们能在古老的建筑氛围中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文物保护的重视,2001 年,泉州府文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泉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决定在清源山下、西湖公园北侧建设泉州市博物馆新馆。2002 年 9 月,新馆工程正式开工,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建设,2005 年元旦,一座崭新的博物馆建成开放。新馆占地面积 82 亩,建筑面积 16,000 多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 8700 平米,库房面积 900 平方米 ,主体建筑共四层,巧妙融合了闽南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理念,成为展示泉州历史文化的崭新地标,开启了泉州博物馆的全新篇章。

1 (1).jpg

踏入泉州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其极具闽南特色的建筑外观,红墙赤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便是闽南建筑标志性的 “红砖文化” 体现。博物馆外墙采用 “出砖入石” 的独特工艺 ,大小不一的红砖与天然石块相互交错拼接,形成富有韵律感的图案。每一块砖石都像是在诉说着历史,它们的组合不仅是实用与美观的结合,更是闽南传统建筑技艺的生动展示。

1 (2).jpg

建筑的屋顶同样独具匠心,采用了闽南传统建筑中常见的燕尾脊设计。燕尾脊线条流畅,两端高高翘起,仿佛是振翅欲飞的燕子,灵动而又飘逸 。在古代,燕尾脊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只有官宦人家或殷实富户的建筑才能使用。如今,它成为了闽南建筑文化的独特符号,承载着闽南地区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情感。博物馆的屋顶上,精美的剪粘工艺也让人眼前一亮。剪粘是闽南传统建筑装饰工艺之一,用彩色的瓷片、玻璃片等材料,经过剪取、镶嵌、粘贴等工序,制作成各种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图案,装饰在屋顶、墙面等部位,色彩斑斓,栩栩如生,为建筑增添了浓郁的艺术氛围。

除了这些传统元素,博物馆在建筑设计上也融入了现代理念。其整体布局采用了中国庭园合院与西方现代广场相互融合的形式,既有传统庭院的宁静与私密,又有现代广场的开阔与大气 。走进博物馆内部,宽敞明亮的空间、简洁流畅的线条,与外部的传统建筑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和谐统一,让人在感受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能体验到现代建筑的舒适与便捷。

1 (3).jpg

泉州博物馆馆藏丰富,共有文物藏品近 5 万件,涵盖陶瓷、青铜器、玉器、书画、古籍等多个门类,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诉说着泉州往昔的辉煌 。在陶瓷类藏品中,清代德化窑青花瓷别具一格,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德化窑青花瓷采用本地特有的瓷土和钴料,发色独特。有的青花色泽浓艳深沉,犹如湛蓝的夜空,深邃而神秘;有的则淡雅清新,恰似春日的微风,柔和而宜人 。其纹饰题材广泛,有山水、人物、花鸟等。一幅山水纹饰的青花瓷瓶,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近处树木葱茏,溪水潺潺,笔触细腻生动,将大自然的美景浓缩于小小的瓶身之上,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山水之间,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悠远 。

1 (4).jpg

金漆彩绘木雕文物也是馆内的一大亮点,它们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众多目光。泉州的金漆木雕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代,宋元时期达到鼎盛 。这些木雕作品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场景生动逼真 。一件清代的 “加官进爵” 金漆木雕板,雕刻着一位官员身着华丽服饰,头戴乌纱帽,面带微笑,手持笏板,仿佛正在接受皇帝的册封 。人物的面部表情细腻入微,眼神中透露出喜悦与自豪;服饰的纹理清晰可见,每一处褶皱都处理得恰到好处;金漆的装饰更是为作品增添了一份庄重与华丽,使其在岁月的洗礼下依然光彩夺目。除了人物题材,还有许多花鸟鱼虫题材的木雕作品,它们同样精妙绝伦。一只木雕孔雀,展开的尾羽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羽毛根根分明,色彩鲜艳夺目,仿佛下一秒就要展翅高飞,让人不得不赞叹工匠们的鬼斧神工。

1 (5).jpg

走进泉州博物馆,丰富多样的展览让人目不暇接,每一个展览都像是一扇通往不同时空的大门,引领着观众穿梭于历史与文化的长河之中 。“泉州历史文化” 展览无疑是馆内的核心展览之一,它犹如一部生动的史书,全面而系统地展现了泉州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远古时期闽越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生活痕迹,如石器、陶器等文物,它们见证了泉州早期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展览展示了汉晋以来中原衣冠南渡,带来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晋江流域逐渐繁荣的景象 。

1 (6).jpg

展品中的汉代 “一刀平五千” 钱币,虽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保存完好,钱币上的文字和图案清晰可见,让人不禁联想到当时商业贸易的繁荣 。而唐代的青磁托杯、青磁虎子等瓷器,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反映出当时泉州陶瓷业的高超水平。宋元时期是泉州的鼎盛时期,作为 “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展览通过大量的文物、模型和多媒体展示,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泉州港千帆竞发、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一艘按照比例缩小的宋代海船模型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它逼真地还原了宋代海船的结构和外观,让人仿佛看到了当年海船乘风破浪,驶向世界各地的壮观场景 。

1 (7).jpg

“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 展览同样别具一格,它深入挖掘闽南文化的内涵与特色,从多个维度展现了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闽南方言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展览通过展示闽南方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特点,以及以闽南方言为载体的诗词、歌谣、俚语等文学文艺形式,让观众感受到闽南方言的韵味与魅力 。在文化源流展区,观众可以了解到闽南文化的形成过程,它是中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外侨民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 。

展览通过展示历史文物、图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地呈现了闽南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 。慎终追远,美在亲缘。闽南人在移民和再移民的历史过程中,保留了完整的宗族文化形态 。展览通过展示祠堂、族产、谱牒、宗法、祭祀等相关文物和资料,让观众感受到闽南人对家族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多元信仰是闽南文化的一大特色,展览展示了闽南地区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包括儒道释、民间信仰以及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外来宗教 。不同宗教的建筑模型、神像、法器等文物陈列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让人深刻体会到闽南文化的包容与和谐 。

1 (8).jpg

除了这些常设展览,泉州博物馆还会不定期举办各种特展和临时展览,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 。这些展览主题丰富多样,涵盖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 。曾举办的 “金枝玉叶 —— 馆藏金漆彩绘木雕文物展”,集中展示了馆内收藏的金漆彩绘木雕文物,这些文物工艺精湛,造型精美,展现了泉州木雕艺术的独特魅力 。展览设置了多个展区,从木雕发展的历史脉络、木雕与彩绘金漆的完美结合,到传统木雕工艺与纹饰艺术,再到泉州木雕工艺的典型风范,全方位地向观众介绍了泉州木雕的相关知识 。

1 (9).jpg

展览中首次公开展出的清代 “加官进爵” 金漆木雕板,以其精美的雕刻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画面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表情细腻入微,服饰的纹理和色彩都刻画得十分逼真,让人不禁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所折服 。而在 “5・18 国际博物馆日” 期间举办的 “匠意点物 非遗集肆” 博物馆之夜活动,更是让观众在夜晚的博物馆中,亲身参与非遗项目体验,感受闽南传统技艺的魅力 。活动现场设置了七大非遗项目 “拜师挑战”,观众可以学习妆糕人、花灯制作、南音演唱等非遗技艺,完成三项非遗技艺挑战并获得盖章,还能获赠 “传承令牌”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不仅能够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还能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了解非遗技艺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

1 (10).jpg

泉州博物馆,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殿堂,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这座城市的传奇。它不仅是文物的收藏地,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 。在这里,古老的建筑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珍贵的文物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丰富的展览传递着文化的力量 。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寄托,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 。

当我们站在博物馆的展厅中,凝视着那些古老的文物,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先辈们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它们教会我们珍惜当下,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每一件文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段历史都值得我们铭记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泉州博物馆,亲身感受这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在文物的陪伴下,领略泉州的千年风华,共同守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

Related cases

相关案例

持续发展,打造“更具价值”品牌交流中心

商务
咨询
0512-8166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