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博物馆:探寻吴越文化的时光宝盒

标签:
临安博物馆
吴越文化博物馆

在杭州临安的城市脉络中,有一座承载着岁月记忆与文化传承的殿堂 —— 临安博物馆。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功臣山脚下,静静诉说着这片土地从古至今的动人故事。这座由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设计的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栖息地,更是艺术与历史交融的美学空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探寻吴越文化的深邃内涵 ,感受历史与现代的完美对话。

1 (1).jpg

临安博物馆的建筑布局巧妙地顺应了功臣山的山势,层层递进,仿佛是从山体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一部分。当你站在博物馆前,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水相依的画卷,博物馆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完美融合,毫无突兀之感。走进馆内,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山林的翠绿与天空的湛蓝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天然的背景画。

无论是在室内参观,还是在室外漫步,你都能感受到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沉浸感,仿佛历史的长河在自然的怀抱中缓缓流淌,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这种与自然融合的布局,不仅为观众提供了独特的参观体验,更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让博物馆成为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典范。

1 (2).jpg

博物馆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独具匠心,大量使用了夯土墙、青砖瓦和块石墙。夯土墙的质朴厚重,青砖瓦的古朴典雅,块石墙的粗犷坚实,共同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历史氛围。这些材料不仅具有地域特色,更与周边的山水景色浑然一体,仿佛是大自然赋予博物馆的独特外衣。

漫步在博物馆的外廊,触摸着夯土墙的纹理,感受着岁月的痕迹;抬头仰望,青砖瓦错落有致,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而块石墙则像一位坚毅的卫士,默默地守护着这座文化殿堂。这些建筑元素相互交织,相互映衬,让博物馆既有传统建筑的韵味,又不失现代建筑的简洁大气,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 (3).jpg

临安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取自当年钱氏一族在战乱中守住东南一方田园的意境,黑砖土墙、木制悬梯等建筑元素则参考了临安本地的乡土特色,体现了对家园的守护和对文化的传承。这种设计理念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它将钱氏一族的精神与临安的地域文化紧密相连,让每一位走进博物馆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站在博物馆前,看着那黑砖土墙和木制悬梯,仿佛能看到当年钱氏一族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守护家园的身影。这种设计理念,让博物馆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传承和弘扬吴越文化的重要载体,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1 (4).jpg

临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当属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熏炉、油灯和盖罂这 “三绝”。它们出土于吴越国第一任国王钱镠母亲水丘氏的墓葬,是晚唐越窑青瓷工艺的巅峰之作,代表了当时制瓷业的最高水平 ,每一件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熏炉通高 66 厘米,由盖、炉、座三部分组成 ,气势恢宏。炉盖设计独具匠心,上部呈束口形状,盖纽似含苞待放的荷花,优雅动人。通体融合了釉下褐彩、镂刻、阴刻等多种工艺,以荷莲与如意云纹为主题,构思精妙,将唐代越窑青瓷的烧制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

炉身直口,宽平折沿,筒腹平底,折沿上满绘十八组莲花,炉身以三周阴线为界,上下各绘五组云纹,外缘置等距五虎首兽足,虎首露齿吊眼,额上刻 “王”,威严庄重。底部边缘向外微微撇出,周身镂空 8 个距离相等的壸门,壸门之间绘褐彩云纹,如此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在唐代陶瓷中极为罕见 。

1 (5).jpg

越窑青瓷褐彩云纹油灯高 24.4 厘米,整器呈钵形,敛口,斜折沿,弧腹,高圈足外撇 ,线条流畅优美。通体施釉,呈青黄色,釉面滋润,局部有冰裂纹,宛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釉下绘褐彩云纹,腹部饰六组双勾如意云纹和六朵绽放的莲花,腹底和圈足各饰八朵和十一朵云气纹,画面生动,富有层次感。令人称奇的是,油灯出土时,仍然静静端踞在正中莲花形石灯台之上,灯内还有大量未燃尽凝结成块的油脂,仿佛穿越千年,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烟火气息。

1 (6).jpg

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盖罂通高 66.5 厘米,由器盖和器身两部分组成 。器盖呈半球形,纽作含苞待放荷花状,以九瓣曲边荷叶作托,宛如一朵盛开在荷叶之上的莲花,清新脱俗。肩部阴刻弦纹三周,从颈至圈足绘单勾及双勾云纹七层七组,线条细腻流畅。通体施釉,釉色青黄润泽,胎体灰白、质地细密,展现了越窑青瓷独特的质感和美感。

这三件越窑青瓷珍品,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是研究唐代越窑制瓷工艺、吴越国历史文化以及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它们的出土,为我们揭开了晚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得以领略那个时代的辉煌与灿烂。

1 (7).jpg

“东南乐土,吴越家山” 主题展是临安博物馆的核心展览之一,它犹如一部生动的史书,通过丰富的文物和详实的史料,全面展现了临安从旧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全貌 。展览分为 “山高水长”“树大根深”“枝繁叶茂” 三个序列,每个序列都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展品,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领略不同历史时期临安的独特魅力。

“山高水长” 部分,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讲述临安的历史,通过展示当时的石器工具、骨器等文物,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远古时期的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的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的陶瓷器等文物相继登场,它们见证了临安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树大根深” 聚焦于五代吴越时期,这是临安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展览通过展示吴越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文物和史料,生动地再现了吴越国的繁荣昌盛。钱镠的生平事迹、吴越国的都城建设、水利工程的兴修等内容,都在这一序列中得到了详细的呈现。越窑青瓷三绝等珍贵文物,更是让我们领略到了吴越国高超的制瓷工艺和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

“枝繁叶茂” 则展现了宋元明清时期临安的历史变迁。这一时期,临安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继续保持着繁荣发展的态势。宋元时期的瓷器、书画,明清时期的家具、工艺品等文物,展示了临安在不同领域的卓越成就。同时,展览还通过展示一些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物和史料,让我们了解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

1 (8).jpg

“临安忆・风物” 展览是临安博物馆的另一大特色展览,它以 “物” 为核心,遴选了 400 件(套)历代文物,涵盖砖雕、木雕、石雕、瓷器、钱币等多个类别 ,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临安的历史文化和生活风貌,展开了一幅生动的临安生活长卷。

走进 “临安忆・风物” 展厅,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古代的临安城。在 “时光物语 —— 器不能言,几度春秋” 板块,一件件古老的文物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它们虽不能言语,却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从宋明时期的雅致闲情,到清代食具的收纳智慧,再到民国时期的中西融合,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特定时期临安人的生活印记和情感寄托。

“天工开物 —— 器以载道,釉凝山河” 板块则聚焦于临安的传统工艺和文化。这里展示了临安的天目瓷器、文房用品、铜罐、粉彩瓷、玻璃器等精美文物,它们不仅体现了临安工匠们高超的技艺,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天目瓷器独特的釉色和纹理,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文房用品的精致细腻,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高雅情趣;铜罐、粉彩瓷、玻璃器等文物,则反映了不同时期临安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长物为伴 —— 器纳雅俗,物见东西” 板块将目光投向了临安人的日常生活。这里展示了成套花形银器、耕织图诗等文物,从生活雅趣和农耕文化的角度,展现了临安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智慧。成套花形银器錾刻纹样精美,有孔雀纹、凤纹、四季花卉纹等,尽显宋代临安人的生活雅趣;耕织图诗以南宋於潜县令楼璹所创的《耕织图》为蓝本,通过 40 多幅配诗图,生动地展现了临安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

1 (9).jpg

临安博物馆,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殿堂,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又似一幅绚丽的画卷,每一笔都描绘着岁月的痕迹。它不仅是文物的栖息地,更是历史的传承者、文化的传播者,让我们在触摸历史、感受文化的过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文化自信。

在这里,我们领略了临安悠久的历史,见证了吴越国的辉煌;欣赏了精美的文物,感受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参与了丰富的互动体验,体验了科技与文化碰撞的魅力;还选购了独特的文创产品,把历史的记忆带回家。

1 (10).jpg

Related cases

相关案例

持续发展,打造“更具价值”品牌交流中心

商务
咨询
0512-8166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