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党建的关键枢纽,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正日益凸显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党的政策 “传声筒”,将党的声音精准传递到每一位群众耳中;是群众诉求 “收纳箱”,悉心倾听并积极回应群众的心声;更是党群关系的 “黏合剂”,拉近党与群众的距离,让党和群众紧密相连,携手共进 。
在社会治理的大棋局中,党群服务中心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犹如一座坚固的桥梁,横跨在党和群众之间,打破了彼此的隔阂,促进了双方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这座桥梁,党的先进理念和政策能够顺利抵达群众身边,引领群众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群众的想法和需求也能及时反馈给党组织,为党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
从党的发展历程来看,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最大政治优势。党群服务中心的出现,正是这一传统在新时代的延续和深化。它以更加贴近群众的方式,让党和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互动更加频繁。在党群服务中心,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真正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
在实际工作中,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政策宣讲、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党群服务中心还整合了各类资源,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优化阵地布局,打造 “15 分钟党群服务圈”
在阵地布局上,秉持着 “以人民为中心” 的理念,深入调研各区域的人口分布、功能定位以及群众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城市社区为例,充分利用老旧小区改造、新建楼盘配套等契机,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增设党群服务站点。像 [具体小区名称],原本居民办理事务需要前往较远的社区中心,路途耗时较长。在该小区内选址,利用闲置的物业用房,打造了一个小型的党群服务站,配备了基本的办事窗口和活动区域,居民步行几分钟就能到达,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同时,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推动机关、楼宇、企业等共享闲置用房、活动阵地。与周边的写字楼合作,在楼内设立党群服务点,为上班族提供便捷的服务;联合社区内的学校、医院等单位,共享会议室、培训室等设施,举办各类党群活动。通过这些举措,形成了规模适配、错落有致、覆盖全域的阵地网络,让党员群众在 15 分钟的步行范围内,就能找到党群服务的 “温暖港湾”,满足不同人群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多元需求 。
推进功能重塑,提升服务效能
为了更好地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作用,从多个方面推进功能重塑。在整合资源方面,全面梳理党群服务中心的现有资源,包括场地、设备、人员等,同时广泛收集辖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的资源信息,建立资源库。将政务服务、党群活动、综合治理、协商议事、文体康养等功能进行有机整合,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在服务大厅设置综合服务窗口,集中办理各类民生事项;打造党群活动区,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用于开展党课学习、主题党日等活动;设立协商议事室,为居民提供表达诉求、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
完善学习菜单,是增强政治功能的重要举措。联动社区党校、“领航” 书记工作室等,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和党员群众的学习特点,不断丰富学习内容。除了传统的理论学习,还增加了红色文化教育、先进模范事迹分享、实用技能培训等课程。邀请党校专家、老党员、行业能手等担任讲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授课。开展 “红色故事汇” 活动,邀请老革命家讲述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让党员群众深刻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精神;举办电商培训课程,帮助居民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
建立 “服务对象、需求、资源、项目” 四张清单,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收集服务对象的需求,包括居民、企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类整理,形成需求清单;同时,梳理各类资源,明确可提供的服务项目,形成资源清单和项目清单。根据需求和资源的匹配情况,精准实施服务项目。针对社区内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等资源,推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护理、助餐助浴等服务 。通过这些措施,激活了治理新载体,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带动党员骨干、社区达人和新就业群体等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实现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基层化解 。
创新运维模式,凝聚各方力量
做实 “领航” 书记工作室,邀请优秀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退休老干部加入,发挥他们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特长。在一线阵地带教党务工作者,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指导等方式,传授工作技巧和方法,提升党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定期组织经验交流活动,让工作室的成员分享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实现教学相长,为党群服务中心的高效运转提供坚强有力的队伍保证 。
配强专职工作人员,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群中心事业编制人员和社工担任街区党群阵地负责人和专职工作者。安排经验丰富的老书记、“领航” 书记工作室书记与新入职人员 “新老结对” 带教,通过 “每周随访、双周必访、每月全访” 的方式,深入了解新兴领域群体的需求,及时调整服务策略。新入职的社工小张,在老书记的带领下,深入社区走访商户和居民,了解到大家对文化活动的需求较高。于是,小张积极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展览、文艺演出等,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 。
引导各方力量参与运行管理,是提升阵地能级的重要途径。积极鼓励辖区内的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到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中来。与企业合作,争取资金和物资支持,用于改善党群服务中心的设施设备;引导社会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服务,如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招募志愿者参与日常服务和活动组织,壮大服务队伍。在暑期,针对辖区内双职工家庭子女托管难的问题,街道主动与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合作,在党群服务站内开设了暑期托管班,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也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通过这些创新运维模式,凝聚了各方力量,汇聚了各方资源,切实提升了党群服务中心的阵地能级,使其成为党员群众喜爱的 “温馨家园” 。
党建服务,夯实根基
在党建服务方面,党群服务中心致力于为党员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服务。设立了专门的党务工作咨询窗口,由经验丰富的党务工作者为党员解答关于党的政策法规、党组织建设、党员权利义务等方面的问题。党员小李在准备发展新党员的过程中,对相关程序和材料要求不太清楚,通过咨询党群服务中心的党务工作者,得到了详细准确的指导,顺利完成了发展党员的工作 。
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也做到了高效、便捷。建立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转接渠道,党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交转接申请,及时进行审核和办理,大大缩短了转接时间。同时,还为党员提供转接指导,帮助他们准备相关材料,确保转接工作顺利进行。对于流动党员,建立了专门的管理台账,定期与他们联系,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组织他们参加线上线下的学习活动,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
开展党内关怀帮扶活动,也是党建服务的重要内容。定期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和慰问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春节前夕,组织党员志愿者为辖区内的困难党员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并为他们打扫卫生、贴春联,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和党组织的关爱 。通过这些党建服务,不断夯实党建根基,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教育培训,提升素养
为了提升党员的素养,采用了 “线上 + 线下” 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线上,依托学习强国、党建公众号等平台,为党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理论知识、政策解读、先进事迹等。党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平台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党员小张利用业余时间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还在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
线下,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阵地作用,定期举办各类教育培训活动。邀请党校专家、学者为党员进行党的理论知识培训,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组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根据党员的工作需求,开设了公文写作、计算机操作、沟通技巧等课程,提升党员的工作能力。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参观红色纪念馆、革命遗址等,让党员在实地参观中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精神,增强党性修养 。
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党员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对于农村党员,侧重于农业技术、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培训;对于企业党员,则注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通过这些教育培训活动,党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为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党群活动,丰富生活
党群服务中心积极组织各类党群活动,丰富党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文化教育活动方面,举办了书法绘画展览、诗词朗诵比赛、文化讲座等活动。在书法绘画展览中,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才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挂满了展厅,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参观欣赏;诗词朗诵比赛中,选手们用深情的朗诵表达了对祖国、对党的热爱之情,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
在志愿公益活动方面,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了关爱孤寡老人、义务植树、环保宣传等活动。党员志愿者们定期走进孤寡老人家中,为他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在义务植树活动中,党员志愿者们挥锹铲土、扶苗浇水,种下了一棵棵树苗,为美化环境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
注重活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鼓励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活动策划和组织。成立了各类兴趣小组,如舞蹈队、合唱队、摄影俱乐部等,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党员群众聚集在一起,开展活动,增进交流。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党群活动,不仅丰富了党员群众的生活,也增强了党群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营造了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 。
回顾过去,党群服务中心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党和群众之间搭建了坚实的桥梁。通过优化阵地布局、推进功能重塑、创新运维模式,成功构建了更加完善的党群服务体系,为党员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
党建服务的扎实开展,夯实了党的根基;教育培训的持续推进,提升了党员的素养;党群活动的丰富多彩,丰富了党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
展望未来,满怀信心与期待。党群服务中心将继续秉持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将进一步优化阵地布局,扩大 “15 分钟党群服务圈” 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的党员群众能够享受到便捷的服务;持续推进功能重塑,不断整合资源,完善服务功能,为党员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 。
在创新运维模式方面,将继续凝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 “领航” 书记工作室的作用,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和指导;配强专职工作人员,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引导更多的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到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中来,共同打造更加温馨、和谐的党群服务家园 。
将不断丰富党建服务、教育培训和党群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满足党员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党建引领,开展更多具有特色的党建活动,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责任感;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根据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提供更加精准、实用的培训课程,提升党员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组织更多丰富多彩的党群活动,增进党群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营造更加浓厚的党群一家亲的氛围 。
党群服务中心将继续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不断开拓进取,努力续写党群服务的新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让党和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