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一眼览尽华夏千年风华

标签:
中国非遗陈列馆

序章:踏入非遗宝藏之门

近年来,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如同一股强劲的文化旋风,席卷大江南北。第一季节目触达观众 7.1 亿人次,全网覆盖用户超过 80 亿人次,在全国各地掀起阵阵 “非遗热”。这股热潮不仅点燃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让非遗以崭新姿态走进人们视野。如今,为了让这份热爱落地生根,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节目中的非遗魅力,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应运而生,已于今年年初落户浙江湖州南浔。它宛如一座神秘宝藏之门,静静等待着我们开启,去探寻那些隐匿在岁月长河中的非遗珍宝,开启一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奇幻之旅。

111.jpg

古韵今风,馆落水乡

沿着蜿蜒的河道前行,桨声欸乃,水波荡漾,两岸垂柳依依,随风轻拂着白墙黛瓦。这里是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的荻港古镇,自南宋以来已有千年历史,至今仍保持着小桥流水、古韵悠然的水乡风貌。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便坐落于此,仿若一位穿越时光的雅士,静立在这方诗意天地间,与古镇的静谧祥和融为一体。

踏入荻港古镇,脚下的石板路诉说着往昔岁月,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火气息。街边传统手工作坊错落有致,匠人师傅们手中的技艺代代相传,这是古镇生活的生动注脚,也是非遗扎根生长的肥沃土壤。陈列馆周边,茶馆里老人们悠闲地品茗聊天,偶尔传出的软糯吴侬软语,为古镇添了几分人间温情;远处,古桥横跨河面,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桥下乌篷船悠悠划过,泛起层层涟漪,惊扰了水中鱼儿,也搅乱了倒映在水中的蓝天白云。

馆身建筑巧妙地汲取了江南水乡元素,粉墙黛瓦与木质门窗相得益彰,飞檐斗拱仿若展翅欲飞的燕尾,灵动飘逸。在阳光的轻抚下,墙面上光影斑驳,似在呢喃着古老的故事。门口,几盏红灯笼随风摇曳,热情地招揽着四方来客,邀他们步入这非遗的奇幻之境。从喧嚣尘世步入馆内,仿若一键切换时空,现代展陈技术与古老非遗在此碰撞出奇妙火花,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就此开启。

10040.jpg

一步一景,领略华夏非遗万象

指尖乾坤:各地绝技齐聚一堂

漫步于陈列馆内,仿若置身于一幅宏大的华夏非遗长卷,每一步都有惊喜,每一景皆藏乾坤。河北的省级非遗项目蒲氏蛋雕率先映入眼帘,初看那双鱼罐,温润如玉,细腻光洁,若不细究,极易误以为是瓷器珍品。待凑近端详,方能惊觉它竟是鸵鸟蛋壳所制。匠人以微毫之刻刀,在薄脆蛋壳上精心雕琢,线条疏密有致,鱼儿的鳞片栩栩如生,仿佛轻轻触碰,便能剥落。每一道刻痕,都是匠心独运,于细微处尽显乾坤,诉说着燕赵大地古老的民俗风情。

紧邻一旁的是来自四川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道明竹编,憨态可掬的 “花花” 吸引众人驻足。竹丝在匠人手中仿若有了生命,经纬交织,穿插缠绕,看似随意却暗藏章法。从选竹到破竹、去青,再到分层、启篾,直至编织成型,需经数十道工序,全凭双手与经验拿捏。“花花” 身上的每一处纹理,都凝聚着匠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坚守,展现着蜀地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将那巴山蜀水的灵动韵味融入这一方竹编天地。

10044.jpg

锦绣华章:苏绣与绫绢的江南密语

踏入江南展区,仿若误入诗意江南,苏绣的温婉雅致扑面而来。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的《丁香释怨千千结》仿若一幅梦幻花卷,徐徐铺展。细乱针针法下,丁香花层层叠叠,花瓣的粉嫩、花蕊的娇柔、枝叶的繁茂,皆以丝线细腻勾勒,色泽由浅入深,过渡自然,仿若春日暖阳下,丁香花丛随风摇曳,芬芳四溢。丝线穿梭间,是千年姑苏的繁华旧梦,是江南女子的柔情似水,一针一线绣出了江南的灵秀与婉约。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双林绫绢,这一拥有 4700 多年历史的丝织品,素有 “轻如朝雾、薄似蝉翼” 之美誉。双林绫绢织造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郑小华现场演示织造过程,梭子在经纬线间飞速穿梭,如灵动的音符跳跃。看那成品,绫绢之上,图案精美,纹理细腻,或花鸟鱼虫,或山水楼阁,皆栩栩如生。2008 年,它成为北京奥运会证书的原材料,承载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如今在陈列馆中,续写着江南丝织业的辉煌传奇,让观者领略到湖州 “湖丝衣天下” 的深厚底蕴。

10046.jpg

光影传奇:陕西皮影的前世今生

步入陕西展厅,仿若踏入关中旧梦,国家级非遗项目华县皮影散发着古朴神秘的气息。一幅《烂柯故事》高悬,引得众人纷纷探寻其中奥秘。在讲解员引导下,目光聚焦于发冠之上,那小于 0.5 毫米的细微之处,皮质仿若幻化成丝缕,竟呈现出毛茸茸的质感,令人惊叹。这得益于华县皮影独特的推皮走刀法,匠人操刀如笔,在牛皮上镌刻,线条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人物造型夸张却饱含神韵,透过光与影,上演着千古传奇,将三秦大地的豪迈与厚重、往昔岁月的沧桑与繁华,一一呈现。

10048.jpg

茶丝流韵:湖州非遗的古韵新香

作为陈列馆所在地,湖州的非遗自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辑里湖丝,这一曾为皇家御用的丝品,承载着湖州千年的丝绸荣光。展厅中,轻摇装置,便能目睹辑里湖丝从养蚕、缫丝到织造的全过程。蚕宝宝吐丝结茧,匠人精心选茧、煮茧,再以精湛手法抽丝,根根细丝莹润亮泽,坚韧柔软。年近 80 岁的顾明琪老人守护这门技艺近 70 载,欣慰于陈列馆为其提供传承舞台,如今儿子儿媳接续传承,让这 “纤维皇后” 的美誉世代延续,闪耀华夏。

不远处,摆放着三套茶碗,静静诉说着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浔三道茶” 的故事。首道甜茶,糯米锅巴融入沸水,瞬间香气四溢,甜润暖心;二道咸茶,薰豆、胡萝卜、芝麻、橘子皮碰撞融合,咸香爽口,层次丰富;三道清茶,绿茶的清幽淡雅收尾,回甘悠长。这三道茶,贯穿湖州人的节庆与日常,蕴含着水乡人家的生活哲学,品的是茶,更是岁月沉淀的韵味。

10050.jpg

互动体验:让非遗 “活” 起来

陈列馆不仅是静态展示的空间,更是一座充满活力的非遗体验乐园。互动区域内,传统手工艺体验项目琳琅满目,引得众人纷纷驻足参与。在剪纸体验区,几张彩纸、一把剪刀,在非遗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参与者们小心翼翼地剪裁,纸屑纷飞间,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花样逐渐成型,或喜庆的 “福” 字,或灵动的花鸟,手中绽放的是民间艺术的质朴魅力,心中涌起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亲近之感。

另一边,活字印刷体验吸引着众多好奇的目光。排列整齐的活字,蘸上墨汁,均匀地涂抹,再铺上宣纸,轻轻按压,随着纸张揭开,一首首古韵诗词、一幅幅精美图案跃然纸上,墨香四溢,仿若穿越时空,与古人共赴一场文化雅集,亲身感受古代发明的智慧光芒。

10052.jpg

尾章:传承非遗,点亮未来之光

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恰似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连接着过去的辉煌与未来的希望。它不仅仅是一个陈列展品的空间,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智慧与情感的精神家园,是我们重拾文化自信、探寻民族根源的心灵归处。

在这里,每一项非遗技艺都是一位默默坚守的文化使者,它们穿越历史的风雨,抵御岁月的侵蚀,只为将先辈们的生活智慧、审美情趣与价值信仰传递给后人。从精美的手工艺品到独特的民俗仪式,从悠扬的传统音乐到精湛的民间技艺,无一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心,对家国天下的深厚情怀。

而如今,守护非遗、传承文化的接力棒已然交到我们手中。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份无上光荣的使命。让我们怀揣着敬畏之心,走进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去聆听、去触摸、去感受那些古老而鲜活的非遗故事;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支持非遗传承,学习非遗技艺,传播非遗文化,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生存土壤,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后世子孙留住这些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点亮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之光,向着文化复兴的伟大征程昂首迈进。在非遗的璀璨星河中,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闪耀的星辰,共同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

10053.jpg

Related cases

相关案例

持续发展,打造“更具价值”品牌交流中心

商务
咨询
0512-8166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