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无锡梅里遗址博物馆:解锁三千年吴文化密码

标签:
无锡梅里遗址博物馆
梅里遗址博物馆
无锡博物馆

无锡梅里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独具匠心,完美融合了现代与传统元素,在梅里古镇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坐落在梅里古镇内,西侧毗邻悠悠千载的泰伯庙,北侧紧依流淌不息的伯渎河,周边环境充满了历史韵味。

从风格上看,博物馆采用现代简约的建筑风格,线条流畅简洁,摒弃了繁杂的装饰,以一种简洁而纯粹的姿态展现出独特的美学韵味。这种风格不仅与当代审美相契合,更在一片仿明清风格的商业街镇中脱颖而出,又通过巧妙的设计思路融入其中,毫不突兀。在材料选择上,博物馆主要运用了灰色凝灰岩(洞石) ,屋面则采用仿青瓦的深灰色直立锁边金属屋面板。

灰色凝灰岩青灰的色彩和沉着细腻的质感,与想要表达的建筑 “历史感” 在气质上高度吻合。商业街中仿传统民居风格的商店多为江南地区常见的粉墙黛瓦木窗形式,灰色石材作为黑与白之间的过渡色彩,使博物馆建筑造型既能与这些背景建筑相区别,又有所贴近,易于融汇于周边的街巷之中。

通过对石材不同的磨光处理,促使其产生深浅色差,墙面石材分块采取三种宽窄长短不同的规格,这些色彩和规格的组合差异为整个墙面带来生动细腻又自然的变化,水平拉通的墙面分缝更使其呈现出一种地层叠压的感觉,巧妙隐喻了考古工作。在雨天,略有孔隙质地的石材受雨之后,随天气状态而显现的干湿变化,为建筑增添了一抹契合江南水乡气质的、氤氲朦胧的意蕴。

1 (1).jpg

在空间布局和参观流线上,博物馆更是设计得十分巧妙。总建筑面积 1941 平方米,规模不大,按照常规博物馆功能区面积比例,展览面积在一千平米左右,且包含一个较大的遗址原状展厅。因此参观流线设计为单线式,按策展分主题依次呈现,观众从进馆到出馆一路前行,无需走回头路,极大地方便了观众参观,也使整个参观过程更加流畅、有序。但项目存在难点,建筑入口在背离伯渎河的商业小镇中心广场一角,而遗址坑又紧邻河岸,整个流线需要串联所有展厅,最终回到中心广场一侧。

设计团队经过反复铺排平面,结合室内布展组织,采取了上下两层空间回转串接的方式,不但把各个展厅首尾连接起来,最后从二层文创商店出馆,又经过了位于遗址展厅正上方屋面的临河观景平台,再下行重新回到博物馆入口近旁,完成了一趟流线闭合且体验丰富的旅程。

馆内利用单侧的坡屋顶在中部设置了两层贯通的展区,使空间更为生动,丰富了观众的视觉感受。馆外二层与出口处坡顶下设置了开敞式共享空间,便于游客遮风躲雨和观看近旁河道上的水幕表演,同时也使建筑整体形态虚实相生,生动通透,与江南地区湿润多雨的气候特征相适应 。

屋面观景平台作为室外公共空间,不仅适合赏观河景,更把地面广场 “抬升” 到屋面,将建筑物占用的场地又还给了公众,让人们在参观之余,还能在此休憩、交流,欣赏伯渎河的美丽风光。

1 (2).jpg

走进无锡梅里遗址博物馆的展览陈列区,就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回廊,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令人沉醉其中。博物馆共精心设置了 6 个精彩板块,分别是 “序厅”“吉光片羽”“泰伯奔吴”“至德名邦”“沧海桑田”“遗址现场” 。每个板块都独具特色,通过实物展览、情景再现、互动体验等多种展示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着梅里遗址的魅力与深厚内涵,带领观众开启一场奇妙的历史探索之旅。

“吉光片羽” 展区宛如一座历史的宝库,355 件馆藏文物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陶器、瓷器及金属器物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这些文物犹如时光的使者,带着岁月的温度,默默诉说着古代吴地的故事。

陶鬲造型独特,作为商周时期极为流行的炊具,主要分布在中原及周边地区,它是商周文化的重要标志,而在梅里遗址发掘出来的陶鬲,为 3000 多年前中原文化在吴地的传播提供了鲜活的佐证;印纹陶鸭形壶小巧精致,其独特的鸭形外观,生动地反映出梅里在商代以前就与中原地区存在着文化因素的互动,环太湖地区适合野鸭等水鸟栖息,这样的器物正是当地自然环境与文化交流的体现;刻槽盆、三足盘、红陶罐、硬陶高柄豆等器物,造型古朴,工艺精湛,从它们的纹理、形状中,我们似乎能看到古代吴地人民的生活场景,感受到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

尤其是那些数量众多的原始瓷器,虽然历经千年风雨的洗礼,表面的釉色依然温润细腻,闪烁着迷人的光泽,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古代制瓷工艺的精湛与传承。每一件文物都像是一位沉默的 “历史讲述者”,通过展柜旁详细的文字介绍和电子触摸屏,参观者可以深入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感受古人的智慧与生活气息,这些珍贵的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1 (3).jpg

“泰伯奔吴” 展区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眼前。泰伯,这位吴国的始祖,为了避让王位,毅然率领族人从岐山出发,一路披荆斩棘,南下来到江南这片土地。展厅通过逼真的情景再现,生动地还原了泰伯带领族人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传播中原文化的场景。踏入这个展区,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看见了泰伯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开疆拓土的艰辛与决心。

人物雕塑栩栩如生,泰伯目光坚定,手持工具,身旁的族人齐心协力,他们的神情和姿态仿佛下一秒就会从展台上走下来,与参观者对话。配合着恰到好处的灯光和音效,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让观众深切感受到泰伯奔吴这一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泰伯的到来,就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江南文明的熊熊烈火,他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促进了中原文化与江南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为吴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吴地的发展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1 (4).jpg

“至德名邦” 展区着重展现了泰伯的思想和品德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泰伯的谦让、仁爱精神,就像一颗种子,深深扎根在吴地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吴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厅中展示的许多历史文献、诗词歌赋和民间传说,都在诉说着泰伯精神如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吴地人民。从古代的文人墨客到现代的普通百姓,泰伯的精神始终流淌在他们的血脉之中,成为吴地人民的精神支柱。

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历代文人对泰伯的赞颂之词,这些诗词歌赋以优美的文字表达了对泰伯高尚品德的敬仰;还能听到关于泰伯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在吴地口口相传,充满了生活气息,让泰伯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泰伯三让王位的故事,体现了他以国家社稷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质,这种品质成为吴地人民崇尚的道德典范,影响着吴地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行为准则,使吴地成为一个崇尚道德、注重礼仪的地方。

1 (5).jpg

“沧海桑田” 展区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模型,生动地展示了梅里地区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呈现了吴文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成就。在这里,参观者可以看到这片土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风貌、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从商周时期的原始村落,到现代的繁华都市,梅里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却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魅力。每一次历史的变迁,都像是一幅绚丽的画卷,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力量和历史的沧桑。

通过展示吴国的兴衰历程,以及吴文化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青铜器铸造、陶瓷制作等工艺的进步,还有军事力量的强大和外交的拓展,让观众全面了解吴文化的发展脉络,感受吴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这里展示的文物和史料,见证了吴国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与荣耀,也让人们认识到吴文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1 (6).jpg

“遗址现场” 展厅是博物馆的一大特色,这里保留了两个约 500 平方米的遗迹发掘现场,有灰坑、灰沟、建筑基址以及遗物等,让参观者能 “走” 进历史,沉浸式体验。踏入这个展厅,仿佛时空凝固,历史的痕迹清晰可见。观众可以穿梭于遗址周遭的参观步道上,近距离观察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感受历史的厚重。脚下的土地,曾经是古人生活、劳作的地方,如今透过这些遗迹,我们仿佛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声音。

遗址展厅的设计十分巧妙,采用了玻璃地面和玻璃幕墙等设施,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可以透过玻璃看到脚下的遗址,了解考古发掘的过程和成果;也可以透过玻璃幕墙看到与遗址形成息息相关的伯渎古河,感受自然与历史的交融。在这里,历史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真实存在,让观众深刻体会到博物馆在原址建造对保留文物原真性的重要作用,仿佛亲身参与了历史的发掘与探索,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

1 (7).jpg

无锡梅里遗址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示历史文物的殿堂,更是一个传播知识、培养公众文化素养的教育基地。博物馆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深入了解吴文化,感受历史的魅力。

研学活动是博物馆教育活动的一大亮点。例如,在 2025 年 6 月 17 日下午,无锡学院图书馆(档案馆)部分工作人员前往梅里古镇开展 “寻根吴地初心,传承红色基因” 梅里古镇研学活动,他们深入了解吴文化始祖泰伯的生平事迹与精神传承,从庙宇建筑风格、历史典故等多方面进行细致考察;在梅里遗址博物馆参观时,借助馆内丰富文物与详实史料,系统梳理吴地文明从起源到发展的完整脉络。

“世界读书日” 来临之际,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开展 “书香梅里・跟着课本趣研学” 全民阅读系列活动,首场活动 “梅里少年说” 吸引 15 组青少年家庭走进千年吴地,以 “读课本、走古镇、悟文化” 的立体研学模式,展开一场 “文脉寻根、知行合一” 的文化探索之旅。在泰伯庙前,青少年们在老师引导下,通过情境演绎、典故解读,感悟泰伯 “至德亲民” 的精神内核;在梅里遗址博物馆内,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探秘泰伯治水兴农的智慧如何孕育 “鱼米之乡” 的千年基因 。这些研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参与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吴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1 (8).jpg

博物馆还定期举办考古体验课程,让孩子们有机会亲身体验考古发掘的过程。孩子们穿上专业的考古服装,手持探铲、刷子等考古工具,在遗址现场模拟考古发掘,感受考古工作的严谨与艰辛,学习考古学中的地层学和类型学知识,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先民进行一场对话。

这些课程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历史和考古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在 2025 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无锡梅里遗址博物馆举办特别的公益讲解活动,由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专业策展人于奇赫老师亲自带队,从一楼基本展陈开始,逐一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孩子们不仅能听故事,还能学到考古学知识,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真实。

此外,博物馆还会在节假日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 “乐动伯渎・天台音乐会” 等。这些活动将音乐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吴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1 (9).jpg

参观无锡梅里遗址博物馆,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在这里,我们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感受到了吴文化的博大精深。从珍贵的文物到逼真的历史场景再现,每一处细节都让我们对这片土地的过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梅里遗址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示历史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吴文化的精神家园。它见证了吴地的兴衰变迁,承载着吴地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在这里,我们不仅能看到历史的辉煌,更能从中汲取力量,激励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前行。

如果你也对历史文化充满热爱,那么一定不要错过无锡梅里遗址博物馆。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历史的殿堂,亲身感受吴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更好地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同时,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闪耀光芒 。

1 (10).jpg

Related cases

相关案例

持续发展,打造“更具价值”品牌交流中心

商务
咨询
0512-8166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