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西安美术学院的雁塔校区,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 —— 蕴玉楼,静静矗立在校园之中。西安美院校史馆便坐落于蕴玉楼的五层,建筑面积约 1800 平方米 ,从远处望去,它与周围的校园建筑和谐相融,却又凭借自身独特的艺术气质脱颖而出。其外观设计巧妙地融合了现代建筑的简约流畅与传统艺术元素的韵味,外墙的线条简洁利落,却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灵动的艺术美感,仿佛在向每一位来访者诉说着这里即将开启的艺术历史之旅。
当你逐渐走近,会发现校史馆的入口处设计独特,它像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艺术之门,以一种含蓄而富有吸引力的方式,邀请着人们走进西美的过往岁月。步入其中,一种庄重而又充满艺术氛围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探索这座承载着西安美院深厚历史底蕴的殿堂,去揭开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
弘美厚德・借古开今
踏入校史馆的第一篇章 “弘美厚德・借古开今”,就仿佛翻开了一部厚重的艺术史书,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在这里缓缓铺陈开来。展厅的布局设计独具匠心,柔和而温暖的灯光洒在一幅幅珍贵的展品和资料上,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而又充满艺术氛围的空间。
在这一篇章中,展示着学院从初创时期到如今各个阶段的历史发展脉络。早期的学院规划蓝图、师生的合影照片、学校的老校徽等,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西美独特的记忆,它们宛如时光的使者,将那段艰苦而又充满激情的岁月带到观众眼前。墙上的展板详细地介绍了学院名称的演变,从西北人民艺术学院二分部到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再到西北人民艺术学院、西北艺术专科学校,直至最终定名为西安美术学院,每一次的更名都伴随着学院的成长与变革,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对艺术教育的影响。
一些珍贵的手稿和文献资料也格外引人注目,它们记录了学院创始人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学院前行的道路。这些手稿和文献,有的是创始人亲笔书写,字迹工整而有力,透露出他们对艺术教育的坚定信念和无限热情;有的则是会议记录,详细地记载了学院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和讨论内容,为后人了解学院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这些展品和资料,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学院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秉持的教育理念,以及为传承和发展艺术教育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它们不仅是学院历史的见证,更是学院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西美人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
奠基拓荒・艰苦创业
第二篇章 “奠基拓荒・艰苦创业”,宛如一部生动的历史纪录片,真实地再现了自 1949 年建校以来,西美师生坚韧不拔、砥砺前行的光辉历程,将学院从初创到壮大的艰辛与辉煌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
展厅内,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它们定格了那些艰苦岁月里的难忘瞬间。照片中,师生们在简陋的旧平房和老窑洞前认真学习、热烈讨论,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们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艺术的热爱。早期的教学用具,如破旧的画板、磨损的画笔、简易的石膏像等,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师生们克服困难、努力教学的故事。这些看似平凡的教具,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却是师生们追求艺术梦想的重要工具,它们见证了西美师生在艰苦环境中坚守艺术教育的执着与坚韧。
除了照片和教学用具,展厅中还展示了一些当年的建筑模型,如兴国寺校区的沙盘。通过这些模型,观众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学院初创时期的校园布局和建筑风貌,感受到先辈们在艰苦条件下白手起家、建设校园的艰辛。在沙盘上,简陋的校舍、狭窄的道路清晰可见,然而,正是在这片土地上,西美师生们开启了艺术教育的征程,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篇章中,还有许多关于师生们艰苦创业的文字记载和故事讲述。例如,在修建教学用房时,师生们齐心协力,自己动手搬运建筑材料;在缺乏教学资源的情况下,教师们自编教材、自制教具,为学生们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西美师生的勤劳和智慧,更体现了他们团结协作、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学院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
三大理念・跨越发展
步入第三篇章 “三大理念・跨越发展”,便能深切感受到学院在特定发展阶段所秉持的先进教育理念,以及这些理念为学院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篇章聚焦于学院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 “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 的办学理念,成为推动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动力。
展厅的设计充满了现代感和科技感,通过多媒体展示、互动装置等形式,生动地呈现了学院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取得的丰硕成果。在学科建设方面,展板上详细列出了学院新增的专业和学科,以及这些学科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传统的美术专业到新兴的设计学、艺术学理论等学科,学院不断拓展学科领域,优化专业布局,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例如,设计艺术学院在 “大美术” 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探索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设计等前沿专业,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各类设计大赛中屡获佳绩,为学院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
校园建设也是这一篇章展示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一幅幅校园建设的规划图和实景照片,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学院从最初的简陋校园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高等美术学府的历程。新的教学楼、图书馆、美术馆等建筑拔地而起,校园环境更加优美,设施更加完善。其中,美术博物馆的建成,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艺术作品的平台,也成为了学院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古今中外艺术珍品,定期举办各类高水平的展览,吸引了众多师生和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院的艺术氛围和文化底蕴 。
此外,展厅中还展示了学院在国际交流、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多所国外知名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师生互访、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活动,拓宽了师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影响力。在学术研究方面,学院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推动艺术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五名战略・聚力一流
第四篇章 “五名战略・聚力一流”,为观众呈现了学院迈向卓越的宏伟蓝图,以及在 “名家、名师、名生、名作、名校” 战略引领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一篇章充分展现了学院与时代同行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致力于通过实施 “五名” 战略,实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艺术创新与社会贡献的全面提升。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名家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精彩纷呈,涵盖了国画、油画、雕塑、版画等多个艺术领域。从刘文西的现实主义人物画,到石鲁的革新性山水画,再到赵望云的农村写生作品,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它们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时代精神的写照。这些名家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学院深厚的艺术底蕴,也为师生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典范,激励着他们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 。
在名师介绍区域,详细展示了学院众多优秀教师的风采。他们中有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也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和深厚的学术造诣。这些名师不仅在教学上兢兢业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还在科研和创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艺术作品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例如,某教授在艺术史研究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的著作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多项空白;某教师在绘画创作方面独具风格,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展览中展出,并获得了高度评价。他们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传承着学院的优良传统,为学院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
名生成就展示区则展示了学院培养的优秀毕业生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他们中有在艺术创作领域崭露头角的青年艺术家,有在设计行业取得卓越成就的设计师,也有在艺术教育领域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成功故事激励着在校学生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为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而努力奋斗。展厅中还展示了一些名生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反映了学院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多元化 。
名作展示区集中展示了学院师生创作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水准,更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它们或是反映时代主题,展现社会发展的变迁;或是关注民生百态,表达对人民生活的关怀;或是探索艺术创新,推动艺术形式的发展。这些名作不仅为学院赢得了荣誉,也为社会贡献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 。
整个篇章通过对 “五名” 战略的全面展示,彰显了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流高等美术学院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学院将继续深化 “五名” 战略的实施,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