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山大学博物馆:知识与文化的殿堂

标签:
中山大学博物馆

2018 年,为了更好地整合校内丰富的文化资源,发挥大学博物馆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优势,中山大学做出了一项意义深远的决策 —— 成立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机构,并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启动博物馆新馆的筹建工作。这一举措,犹如在中山大学的历史长河中激起了一朵绚丽的浪花,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山大学博物馆的定位十分明确,它致力于成为一个集教学、展示、研究、收藏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机构。在教学方面,博物馆将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场所,让学生们在参观、学习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在展示方面,博物馆将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向校内外观众展示中山大学的历史文化、学术成果以及珍贵的文物藏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山大学的底蕴和魅力。在研究方面,博物馆将为学者们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推动学科的发展。在收藏方面,博物馆将不断丰富馆藏,收集和保存更多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物品,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

10001.jpg

中山大学博物馆坐落于南校园中轴线西侧,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占地面积约 1.1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约 3.3 万平方米,地上 3 层,地下 2 层 ,如此规模宏大的建筑,宛如一座知识与文化的殿堂,静静矗立在校园之中,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

博物馆的外观设计堪称一绝,它巧妙地延续了中山大学康乐园早期建筑群的风格。当你远远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醒目的红砖绿瓦,它们相互映衬,散发着古朴而典雅的气息。建筑立面上,中大传统建筑中窗、墙、柱、顶等代表性元素被运用得恰到好处,这些元素不仅是建筑的构成部分,更是中山大学历史文化的象征。每一扇窗,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每一根柱,都承载着学校的厚重底蕴。它们与周边建筑相互呼应、协调一致,共同构成了康乐园独特的建筑景观,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历史韵味的时代。

在融合学校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博物馆还融入了岭南建筑式样,展现出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岭南建筑以其轻巧通透、装饰性强等特点而闻名于世,博物馆在设计中充分借鉴了这些特色。例如,运用拱券形成岭南建筑特有的室内外过渡空间,这些拱券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为建筑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艺术美感。当你漫步在博物馆的走廊或庭院中,便能感受到这种过渡空间带来的奇妙体验,它让室内与室外的界限变得模糊,使人们在自然与建筑之间自由穿梭,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之中。

1 (1).jpg

中山大学博物馆以服务教学与人才培养为主线,致力于深化教学教育改革,拓展文化育人内涵,促进大学文化建设 。目前已建成的生命与健康教学展厅,仿佛是一个知识的宝库,里面设有大量定制实物模型展品和多种多媒体技术。在这里,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直观的展示方式,将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形象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在讲解人体结构时,通过 3D 打印解剖模型,学生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和形态,比单纯的书本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而陶瓷教学展厅则是陶瓷爱好者的天堂,这里汇集了历代窑址标本、考古地层实物剖面、可拆解窑炉模型、制瓷工艺流程等,全方位打造了一幅全景式中国古陶瓷发展史。参观者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陶瓷作品,还能亲手触摸大量陶瓷标本,获得其他博物馆难以获得的观展感受,充分满足了教学需要和提升了参观体验。

文物专题展厅分为中国古代文明、岭南历史文化、西南民族民俗三个主题,展示了中山大学在中国民俗学、人类学、古文字研究、民族考古学和历史人类学等领域的开创性和奠基性贡献 ,让人们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学校深厚的学术底蕴。

1 (2).jpg

校史馆位于广州校区南校园格兰堂,这座建筑又称大钟楼,建成于 1916 年,按捐赠人意愿而命名,系康乐园早期建筑群的代表性建筑,其本身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2019 年 8 月 30 日,中山大学校史陈列馆设于格兰堂一层 。为迎接学校世纪华诞,格兰堂进行了整体改造,摇身一变成为了如今的校史馆,并于 2024 年 11 月 9 日正式开馆。

校史馆建筑面积约 2400 平方米,二至四层为校史展览区,这里通过丰富的文献、图片、实物和多媒体展示,系统而生动地呈现了中山大学从创校伊始到新时代奋进的百年奋斗历程。从孙中山先生颁发的《大学条例》第一条,到中山大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重要事件和成就,都在这里一一展现

。一层为校史文献收藏、研究等区域,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校史资料,为学者们研究学校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校史馆是学校百年办学历程的集中展现,它弘扬了优秀的办学传统,传承着中大文化精神,在发挥校史育人作用的同时,也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成为了师生们了解学校历史、传承学校精神的重要场所。

1 (3).jpg

生物博物馆由植物、动物、昆虫、化石标本馆组成,是一个充满自然奥秘的世界。其中植物标本馆始于 1916 年的格致书院标本馆,这里不仅有丰富的植物标本,还有一个活体竹种标本园,让人们可以亲眼看到各种竹子的生长形态。动物标本馆建于 20 世纪 20 年代,里面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标本,从江河湖海的灵动生物到山巅密林的珍稀动物,仿佛将整个大自然浓缩在了这里。

昆虫标本馆前身是原岭南大学自然博物采集所昆虫标本馆,收藏着无数形态各异的昆虫标本,展现了昆虫世界的奇妙。现保存具有鲜明华南地区动植物区系特点的标本约 120 万号,这些标本是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和生物学、生态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它是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也是首家纯高校属性的国家二级博物馆 。

室内展厅包括化石与生命演化展厅、综合展厅、脊椎动物生态展厅、鸟类与哺乳动物标本陈列室及水生动物标本陈列室,以及 1 个生命科学长廊。在化石与生命演化展厅,人们可以通过化石了解到生命在漫长岁月中的演化历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综合展厅则展示了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内涵;脊椎动物生态展厅让人们深入了解脊椎动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鸟类与哺乳动物标本陈列室和水生动物标本陈列室分别展示了不同类群动物的独特魅力;生命科学长廊则通过各种展示方式,普及了生命科学的知识,激发了人们对生命科学的探索兴趣。

1 (4).jpg

走进中山大学博物馆,就如同踏入了一座知识的宝库,每一件展品都仿佛是历史的使者,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它们不仅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也彰显了学科的卓越成就,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在博物馆的众多展品中,孙中山先生的遗物手迹无疑是最为珍贵的宝藏之一。这些遗物手迹承载着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是对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生动见证。无论是他的亲笔书信,还是题字墨宝,都让人们仿佛能够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感受到孙中山先生为了国家独立、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大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的精神动力。

澄江化石岩层展示墙与 15 块具有代表性的澄江生物群化石标本也是馆内的一大亮点。这些化石来自云南澄江,澄江化石地是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遗产,其发现与中山大学地质系在澄江办学期间的地质考察密切相关。那 7 米长、3 米高埋藏着澄江化石的岩层展示墙,展示了寒武系筇竹寺组玉案山段的地层,仿佛是一部凝固的生命史书。通过这些化石,人们可以窥探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的神秘面纱,了解到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历程,对于地质学、古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也为相关学科的教学提供了直观而珍贵的实物资料。

1 (5).jpg

文物专题展中的文物同样引人注目。展览分为中国古代文明、岭南历史文化、西南民族民俗三个主题,展示了中山大学在中国民俗学、人类学、古文字研究、民族考古学和历史人类学等领域的开创性和奠基性贡献。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古老的石器、甲骨,它们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璀璨明珠,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还有众多反映岭南历史文化的文物,从独特的民俗用品到精美的艺术品,展现了岭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西南民族民俗相关的文物则让人们领略到了西南各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为学者们深入研究相关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1 (6).jpg

陶瓷教学展厅中的历代窑址标本、考古地层实物剖面、可拆解窑炉模型、制瓷工艺流程等展品,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古陶瓷发展史的展示体系。参观者可以亲手触摸大量陶瓷标本,近距离感受陶瓷的质感和工艺之美,这种独特的观展体验是其他博物馆难以比拟的。

对于陶瓷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展品是他们学习和研究陶瓷工艺的生动教材,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陶瓷的制作过程、发展脉络以及不同时期陶瓷的特点和风格,为他们的专业学习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1 (7).jpg

生命与健康教学展厅内,分子结构模型、人体局部解剖模型、生药标本、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模型、生态系统模型等大量定制实物模型展品,以及虚拟仿真实验与可视化动画演示等多项交互展项,共同打造了一个充满科技感和互动性的学习空间。在这里,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先进的展示手段,将抽象的生命科学、医学、环境科学等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人体解剖学时,学生们可以通过高精度的 3D 打印解剖模型,清晰地看到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比传统的书本学习更加直观、深入;在学习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时,通过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模型和 AR 演示,学生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各种治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

1 (8).jpg

中山大学博物馆的建成,是中山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对社会文化事业的积极贡献。它不仅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也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文化、感受学术氛围的优质平台。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中山大学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不断丰富展览内容,创新展览形式,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领略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博物馆也将积极与国内外的博物馆、文化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和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山大学博物馆承载着学校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任,也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文化发展的使命。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山大学博物馆在未来的发展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教育圣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 cases

相关案例

持续发展,打造“更具价值”品牌交流中心

商务
咨询
0512-8166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