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铁路发展历程中,“毛泽东号” 机车无疑是一颗最为耀眼的明星,它不仅是一台运输工具,更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基因与历史记忆。从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中驶来,“毛泽东号” 以其钢铁之躯,为国家的解放、建设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它所代表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铁路人奋勇前行 。
如今,一场汇聚 “毛泽东号” 机车珍贵历史文物的精品展,正为大众打开一扇了解其传奇过往的窗口。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文物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对红色精神的深度探寻,它将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领略 “毛泽东号” 机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采,感受其背后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无论你是历史爱好者、铁路迷,还是渴望追寻红色足迹的探索者,这场展览都不容错过,它必将带给你一场震撼心灵的文化盛宴。
步入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浓厚的历史氛围扑面而来。这座博物馆坐落于北京的核心地带,与天安门广场咫尺之遥,其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是火车迷和历史爱好者的必到之地。而此次 “毛泽东号” 机车文物精品展位于展馆三层,成为了馆内最为耀眼的焦点。
展览共展出 237 件珍贵文物(实物),每一件都是 “毛泽东号” 机车历史的见证者。其中,“丰台车房司机、司炉休息室使用的水壶”,它伴随着司机和司炉度过了无数个日夜,见证了他们在岗位上的辛勤付出;“陈福汉工作日记” 详细记录了机车运行中的点点滴滴,是研究 “毛泽东号” 工作日常的重要资料;“‘毛泽东号’机车组请柬” 则从侧面反映了机车组参与的重要活动和受到的关注 。这些首次公开展出的文物,让观众得以窥探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感受 “毛泽东号” 机车深厚的文化底蕴。
1946 年,解放战争的烽火燃遍华夏大地,为支援前线作战,缓解铁路运输运力严重不足的困境,哈尔滨机务段的工人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与引领下,积极投身 “死车复活” 活动 。在哈尔滨机务段肇东站,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与精湛的技艺,克服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等重重困难,经过 27 个昼夜的不懈奋战,成功修复一台蒸汽机车。1946 年 10 月 30 日,经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这台凝聚着工人阶级心血与期望的机车被命名为 “毛泽东号”,自此,它踏上了传奇的征程。
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号” 机车勇挑重担,承担起运送部队和战争物资的艰巨任务 。从辽沈战役的激烈厮杀,到淮海战役的硝烟弥漫,再到平津战役的战略决战,“毛泽东号” 始终与解放军并肩前行,践行着 “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毛泽东号’就开到哪里” 的豪迈誓言。司机和乘务员们不顾自身安危,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次次出色完成运输任务,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成为解放事业中的钢铁先锋,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彰显出工人阶级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伟大力量。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步入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号” 机车也开启了新的使命篇章。在百废待兴的年代,铁路运输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毛泽东号” 凭借高效的运输能力,在煤炭、钢铁等重要物资的运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有力推动了工业生产与经济发展。
为保障安全运输,“毛泽东号” 车组不断探索创新,率先提出并推广 “责任心加责任制加基本功等于安全” 的先进经验和方法 。这一理念将安全运输细化到每一个作业环节,通过严格的制度规范、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扎实的业务技能,确保了行车安全,使一次出乘的上百个作业环节实现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 。同时,“毛泽东号” 车组还积极与其他铁路单位交流合作,分享安全运输经验,带动全路掀起学习热潮,促进了铁路运输整体水平的提升,成为全国铁路安全运输的一面光辉旗帜,引领着广大铁路职工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铁路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毛泽东号” 机车紧跟时代步伐,历经蒸汽、内燃、电力 3 个时代,先后进行了 5 次换型升级 。从最初的ㄇㄎ 1 - 304 号蒸汽机车,到东风 4 型内燃机车、东风 4B 型内燃机车、东风 4D 型内燃机车,再到如今的 HXD3D - 1893 号电力机车,每一次换型都意味着技术的突破与运输能力的提升,见证了中国铁路装备从落后走向先进的伟大跨越。
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毛泽东号” 车组始终勇立潮头 。他们依托创新工作室,针对安全行车、机车质量、平稳操纵等方面的难题,积极开展课题攻关、技术改造 。例如,研发的 VR 机车交互式演练系统,让乘务员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复杂工况下的驾驶训练,有效提升应急处理能力;还有一系列优化机车性能的小发明、小创造,不仅确保了运输安全,还实现了节支创效,为铁路运输的高效、安全、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此外,随着铁路客运需求的增长,2014 年 “毛泽东号” 告别货运历史,转型担当旅客列车牵引任务,通过提升服务品质,为人民群众的美好出行提供了优质保障。
70 多年来,“毛泽东号” 机车在时代变迁中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姿态,背后是 “报效祖国,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永当先锋” 的 “毛泽东号” 精神在支撑 。这种精神是 “毛泽东号” 车组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它深深融入每一位铁路人的血液,成为激励他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源泉。
如今,“毛泽东号” 精神不仅在铁路系统内传承弘扬,更在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毛泽东号” 车组的事迹成为生动教材,激励着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工作中秉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拼搏奋斗。从铁路新员工入职时参观 “毛泽东号” 机车展室、学习《毛泽东选集》,到在日常工作中践行 “毛泽东号” 精神,铁路人以实际行动让这一精神薪火相传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毛泽东号” 精神将继续引领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它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力量,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步入展览现场,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的长河亲密交融,每一件展品都宛如一位沉默的讲述者,娓娓道来 “毛泽东号” 机车的光辉过往。在这里,你不仅能近距离观赏这些珍贵文物,更能深切感受到它们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伟大精神 。
在展览的显眼位置,摆放着一台 1:20 比例复刻还原的第一代 “毛泽东号” 蒸汽机车模型 ,它完美再现了原型机车的独特风貌。那高大的烟囱、独特的水柜以及充满力量感的车轮,无不彰显着工业时代的独特魅力。看着这台模型,仿佛能看到它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喷着滚滚浓烟,风驰电掣般地行驶在铁轨上,为解放事业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物资 。
第一代 “毛泽东号” 蒸汽机车,于 1941 年在大连沙河口工厂制造 。机车及煤水车总重 155.42 吨,构造速度 80 公里 / 小时 。1946 年,哈尔滨机务段的工人们在肇东站经过 27 个昼夜的艰苦奋战,成功修复了这台机车,并赋予它 “毛泽东号” 的光荣称号。在解放战争中,它承担起运送部队和战争物资的重任,成为解放战场上的钢铁脊梁,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功勋 。1949 年,这台功勋机车随解放大军南下入关,落户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继续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直至 1977 年正式退役 ,如今它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珍藏于中国铁道博物馆,成为那段光辉历史的永恒见证 。
一套 “毛泽东号” 司机使用的闸把静静陈列在展柜中,它虽外观朴实无华,却承载着非凡的意义 。闸把,作为火车司机行车的关键 “控制器”,司机通过它精准控制机车的开行与制动,保障列车安全平稳运行,每一次操作都关乎着旅客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
在 “毛泽东号” 的历史上,每一任司机长卸任时,都会郑重地将闸把交到下一任手中 。这一交接仪式,不仅是工作的传承,更是安全行驶的接力棒传递,象征着 “毛泽东号” 人对安全责任的坚守与传承 。它见证了 “毛泽东号” 创下的无数安全行车纪录,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 “毛泽东号” 司机的辛勤付出与担当,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在保障铁路安全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
“毛泽东号” 车徽展示墙前,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赏 。车徽是 “毛泽东号” 机车的重要标志,其设计独具匠心,主体为毛泽东头像,周围环绕着象征铁路的元素,整体造型简洁而庄重,彰显出 “毛泽东号” 的特殊地位与使命 。自 1946 年起,这一车徽便伴随 “毛泽东号” 机车,见证了它的每一次征程 。
车徽的变迁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 。早期的车徽采用铜制材质,工艺精湛,随着铁路技术的进步以及对机车轻量化的需求,车徽材质逐渐演变为碳纤维,重量从 300 多公斤降至 90 公斤 ,但其承载的精神内涵始终不变 。每一次车徽的更新换代,都体现着 “毛泽东号” 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也成为铁路发展历程中的独特记忆符号 。
除了上述展品,展览中还有许多首次亮相的珍贵文物 。“丰台车房司机、司炉休息室使用的水壶”,它历经岁月的洗礼,壶身虽有斑驳的痕迹,却仿佛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司机和司炉们在休息时的温馨场景 。“陈福汉工作日记” 详细记录了机车运行中的点点滴滴,从日常检修到行车中的注意事项,都被一一记录在册,为研究 “毛泽东号” 的工作日常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毛泽东号’机车组请柬” 则见证了机车组参与的众多重要活动,反映出社会各界对 “毛泽东号” 的高度关注与认可 。这些文物从不同角度展示了 “毛泽东号” 机车的历史,丰富了展览的内容,让观众得以全面了解 “毛泽东号” 的发展历程与精神内涵 。
为了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 “毛泽东号” 机车及其精神内涵,展馆在节假日期间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 “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 ——‘毛泽东号’机车文物精品展” 主题活动 。这些活动紧密结合竹编工艺、活字印刷等传统非遗项目,为青少年儿童等观众群体量身打造了 “美术创作”“经典诵读”“艺术赏析”“非遗体验” 等系列社教活动 ,将展览现场打造成了实景学习的 “第二课堂” 。
“毛泽东号” 机车文物精品展,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对红色精神的深度挖掘与弘扬。在这里,我们看到了 “毛泽东号” 机车在战火纷飞中诞生,在和平建设中奋进,在时代浪潮里创新发展的光辉历程;看到了一代又一代铁路人在 “毛泽东号” 精神的感召下,忠诚担当、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动人风采 。
“报效祖国,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永当先锋”,“毛泽东号” 精神不仅仅属于铁路行业,它更是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我们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将 “毛泽东号” 精神融入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 。无论是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还是在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无论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还是在攻坚克难的关键领域,都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相信在 “毛泽东号” 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定能跨越重重艰难险阻,驶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