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的璀璨星空中,辽宁省博物馆宛如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自 1949 年成立以来,它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使命,一路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其前身为东北博物馆 ,1959 年正式改称辽宁省博物馆,这一名称的更迭,不仅是简单的称谓变化,更是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沉淀的见证。
辽宁省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中,场馆搬迁是浓墨重彩的一笔。2004 年 11 月 12 日,辽宁省博物馆搬入新馆,新馆建筑总面积 31095 平方米,拥有现代化展厅和功能设施齐全的文化休闲设施 ,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参观体验。而 2011 - 2018 年间,辽宁省博物馆再次迎来重大变革,新馆的建设与全面开放,使其规模和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新馆占地面积 832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0 万平方米,拥有 22 个现代化展厅,展陈面积达 2.4 万平方米,分陈列展览、观众服务、文物库房、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等五个业务区 。从最初的简陋场馆到如今的宏伟建筑,每一次搬迁都是对历史的重新梳理与展示,每一次升级都为观众打开了更广阔的历史文化之窗,也让辽宁省博物馆成为了博物馆界的 “初代网红”,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建筑美学: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辽宁省博物馆的建筑宛如一件宏伟的艺术品,矗立在沈阳浑南新城,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其整体建筑风格独具匠心,巧妙地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建筑风格与西式建筑特点 ,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当你站在博物馆前,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正面那气势恢宏的大型琉璃瓦照壁,它以辽代风格的对坐双龙戏珠图案为蓝本,色彩绚丽,工艺精湛。双龙栩栩如生,仿佛在云端嬉戏,每一片琉璃瓦都闪烁着历史的光芒,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这一标志性元素,不仅彰显了博物馆的文化底蕴,更承载着辽代的历史记忆,成为辽宁省博物馆的独特标识。
走进博物馆内部,新馆序厅正面影壁和两侧墙体上的 13 块铜质浮雕同样引人注目。这些浮雕以辽宁历史文化为主题,从 “文明曙光” 到 “国歌序曲”,生动地展现了辽河文化的发展历程。它们宛如一部立体的史书,让观众在踏入博物馆的瞬间,便沉浸在辽宁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之中。 博物馆的建筑结构采用了大跨度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等现代建筑技术,实现了空间与光影的完美结合。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展厅内,为展品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庄重的氛围,让观众能够更加清晰地欣赏到文物的细节与魅力。而丰富的挑檐处理则将博物馆与周边的辽宁省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们围绕中心公园布局,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文化园区。
三层探秘:领略历史长河中的瑰宝
辽宁省博物馆的 22 个展厅分布在三层楼内,犹如一座知识的宝库,每一层都藏着无尽的惊喜,等待着观众去探索、去发现。
一楼是专题展览的汇聚地,众多展览犹如繁星般璀璨,让人目不暇接。在 7 号展厅的明清瓷器展中,你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明清时期的瓷器世界。这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瓷器,青花、五彩、粉彩等各类官窑瓷器琳琅满目。其中,网红 “秋操杯” 格外引人注目,杯身绘制的秋操阅兵图,细腻生动,仿佛将晚清那段波澜壮阔的军事历史鲜活地呈现在眼前,成为研究晚清军事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而在 8 号展厅的古代碑志展,则是书法爱好者的天堂。这里展出的 200 多件 / 组展品,时代跨度从汉魏到明清,大幅北魏碑志拓片更是其中的精华。每一块碑志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每一笔字迹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它们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珍品,更是记录辽宁大地多民族融汇统一历史演进的重要见证。
沿着楼梯来到二楼,这里的专题展同样精彩纷呈。10 号厅的古代货币展,是一部生动的货币进化史。从古老的贝币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再到各种形态各异的金属货币,它们串联起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脉络。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货币的演变过程,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和社会风貌,感受货币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11 号厅的辽代陶瓷展则充满了浓郁的游牧民族风情。展厅内,各种鸡冠壶、辽三彩骆驼俑等展品让人眼前一亮。鸡冠壶造型独特,它是游牧民族皮囊壶的陶瓷版,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体现了契丹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辽三彩的色彩与中原唐三彩截然不同,它更加鲜艳夺目,狂野奔放,展现出契丹民族豪迈的性格特点。
三楼的古代辽宁通史展是辽宁省博物馆的核心展览之一,它按照时间脉络,全面展示了辽宁地区从远古到明清时期的发展历程,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15 号厅的史前时期展厅,红山文化 “玉猪龙” 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这只玉猪龙肥首大耳,双目圆睁,身体蜷曲,造型雄浑粗犷,充分体现了红山文化玉器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时代气息。它被誉为 “华夏第一玉龙”,是中国最早的龙图腾之一,也是中华民族龙文化的源头之一,让人们对远古时期辽河流域的文化风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17 号厅的战国隋唐展厅中,北朝 “花树状金饰” 出土时戴在墓主人头上,其奢华程度令人惊叹。这件金饰工艺精湛,造型精美,上面镶嵌着各种宝石,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仿佛让人看到了古代贵族的奢华生活。19 号厅的元明清展厅,清代 “朝珠” 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些朝珠材质多样,从珍贵的东珠到温润的翡翠,每一颗珠子都圆润饱满,色泽鲜艳。朝珠不仅是清代官员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辽博新玩法:解锁博物馆的隐藏惊喜
在辽宁省博物馆,除了欣赏珍贵的文物,还有许多独特的体验,为你的参观之旅增添别样的乐趣。
盖章打卡如今已成为博物馆的热门玩法之一,辽宁省博物馆也不例外。这里每个展厅出口都设有主题印章,就像是一个个隐藏的宝藏,等待着游客去发现、去收集 。出发前,记得带上自己的盖章本,要是忘记了也没关系,馆内的文创店有精美的集章册和盖章本出售,集章册的封面多采用辽博书画精品,十分精美,值得入手。在盖章过程中,你可以一边欣赏展厅里的文物,一边寻找印章,每盖上一个章,就像是在自己的文化之旅上留下了一个独特的印记,集满一本,成就感满满。不过盖章的人可能会比较多,要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文明排队,不要拥堵在门口,更不要插队,这样才能让大家都能愉快地享受盖章的乐趣。
辽宁省博物馆还会不定期举办各种特展活动,这些特展往往聚焦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文化主题或艺术流派,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与知识盛宴。例如 “山海有情・大漠鸣沙 — 在辽宁遇见敦煌” 敦煌文化特展,作为东北地区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敦煌文化特展,展出展品共计 260 余件 (组) ,包括辽宁地区收藏的藏经洞流散珍贵写本以及李浴手稿、乌密风、周绍淼的敦煌壁画临本等共计 110 件 (组)。展览分为敦煌的历史与文化、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在辽宁、保护与传承四个部分,让观众无需远赴西北,在辽宁就能触摸敦煌的千年温度,领略大漠敦煌的独特风情与千年魅力 。在特展期间,博物馆还会配套推出一系列教育活动,如专题讲座、工作坊、亲子活动等,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展览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馆内的多媒体展示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展体验。流动博物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电子设备,将辽宁省博物馆经典的馆藏文物以现代化的声光电多媒体影像播放的方式呈现出来。观众可以通过互动屏幕、虚拟现实 (VR)、增强现实 (AR) 等技术,与文物进行 “互动”,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等信息 。比如在一些历史文化展览中,通过多媒体展示,能够重现古代的生活场景、历史事件,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般感受历史的魅力,使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有趣。
辽宁省博物馆,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殿堂,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每一件文物都是书中的文字,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又似一幅绚丽的画卷,每一抹色彩都描绘着历史的辉煌。它不仅是文物的栖息地,更是文化的传播者,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创新的展示方式以及各类教育活动,将历史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参观者的心中。
在这里,我们与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对视,感受着远古文明的神秘与伟大;我们欣赏着明清瓷器的精美绝伦,领略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我们沉浸在敦煌文化特展中,触摸着大漠敦煌的千年温度 。这些珍贵的文物和精彩的展览,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辽宁地区乃至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博物馆热的兴起,正是人们对历史文化热爱的体现。走进博物馆,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让我们放慢脚步,走进辽宁省博物馆,去聆听历史的声音,感受文化的魅力,为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