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扬州非遗珍宝馆:千年技艺的璀璨殿堂

标签:
扬州非遗珍宝馆
扬州博物馆
非遗博物馆

扬州非遗珍宝馆,坐落于扬州 486 非遗集聚区马太路 10 号,东临古运河 ,宛如一颗镶嵌在运河之畔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它的外观造型别具一格,南北方向修长,东西方向相对较窄,远远望去,恰似一艘即将扬帆远航的宝船,正待开启一场穿越历史长河的文化之旅。这独特的造型不仅赋予了建筑灵动的美感,更寓意着扬州非遗文化在岁月长河中乘风破浪,不断传承与发展。

这座建筑面积约 1.3 万平方米的艺术殿堂,地上五层与地下一层的空间布局,错落有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自 2024 年 1 月 20 日正式开馆以来,扬州非遗珍宝馆迅速成为扬州的文化新地标,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探寻扬州非遗的奥秘。它宛如一扇窗口,透过它,人们得以一窥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千年来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

1 (1).jpg

步入扬州非遗珍宝馆,宛如踏入了一座艺术的宝库,琳琅满目的非遗精品令人目不暇接。这里汇聚了扬州工艺美术馆、扬州玉雕馆、扬州漆器馆和中国剪纸博物馆的精品馆藏,同时,也是中国印刷博物馆广陵分馆,堪称 “五馆合一” 的文化盛宴。

雕版印刷,这项古老的技艺,宛如一条穿越时空的文化纽带,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历史紧密相连。它起源于隋唐,盛于明清,是中国古代印刷技术的杰出代表。在扬州,雕版印刷更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明清鼎盛时期,凭借沿河便利与人才汇聚,这里刻工之精冠绝天下 ,康熙年间,巡盐御史曹寅主持刊刻《全唐诗》,更是让扬州雕版印刷声名远扬。

馆内珍藏着众多雕版印刷的珍品,一块块雕版上,文字与图案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其中,《北平笺谱》《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雕版珍品,更是吸引了无数观众驻足欣赏。这些雕版不仅是印刷的工具,更是艺术的杰作,它们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才情,展现了古代印刷工艺的精湛。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美琦,她的家族五代人传承雕版印刷技艺,对每一刀的刻画都倾注了心血。为再现《金刚经》的原始神韵,陈美琦团队复刻工程近乎苛求:刀刃游走,竭力复原唐代字体的风骨与图案线条的古拙气韵;墨,取最传统的松烟墨;纸,用纯粹的手工宣纸。这不仅是对唐代雕版巅峰技艺一次穿越时空的虔诚致敬,更是对中华文脉的坚守与传承。

如今,雕版印刷虽已不再是主流的印刷方式,但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却愈发珍贵。扬州非遗珍宝馆通过展示这些雕版珍品,让更多的人了解雕版印刷的历史与工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 (2).jpg

扬州漆器,作为中国特色传统工艺品种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历经秦汉的兴起、唐代的传播、明清的鼎盛,扬州漆器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馆内的扬州漆器珍品,每一件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红雕漆地屏《岱宗览胜》,张宇大师匠心独运,前后耗时五年,仅漆坯髹漆就达 500 余层,那层层叠叠的漆层,犹如岁月的沉淀,展现出厚重的质感。地屏上的泰山景色,在雕漆工艺的呈现下,气势磅礴,仿佛将巍峨泰山的神韵凝于一方屏间。

两件玉雕漆嵌大挂屏《和平颂》《喜鹊登梅》,是扬州漆器厂为 1959 年国庆十周年献礼的作品。它们曾在人民大会堂江苏厅陈列近 20 年,见证了无数重要时刻。《和平颂》寓意着世界和平,画面中白鸽展翅,花卉绽放,色彩和谐,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喜鹊登梅》则以喜鹊和梅花为主题,象征着吉祥如意、喜事临门,细腻的雕刻与绚丽的色彩,将传统的美好寓意展现得淋漓尽致 。

点螺楠木雕《峡趣》漆砂砚,更是将点螺工艺与楠木雕完美结合。砚身选用珍贵的楠木,质地温润,纹理细腻。点螺工艺是扬州漆器中的绝技,选用夜光螺、鲍鱼贝等名贵材料,精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切制成不同形状的点、线、面,点在光亮如镜的漆面上。在《峡趣》漆砂砚上,螺片组成的峡江景色,在光线的映照下,五光十色,熠熠生辉,仿佛将三峡的奇峻风光浓缩于小小的砚台之上,令人称奇。

扬州漆器的制作工艺复杂,融合了刻漆、骨石镶嵌、平磨螺钿、彩绘、雕填、雕漆、嵌玉点螺、磨漆画、楠木雕漆砂砚等十大类装饰工艺。这些工艺各有千秋,有的细腻精致,有的大气磅礴,共同构成了扬州漆器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造型稳固雅致,做工细腻精巧,色彩和谐匀称,光泽柔和腴润,既具有中国传统工艺富丽沉静的民族特色,又展现了扬州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

1 (3).jpg

扬州玉雕,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至 5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随着扬州的三度繁荣,琢玉工艺出现过汉、唐、清三次高峰,清代中叶,扬州更是成为全国琢玉中心。扬州玉雕以其独特的工艺和艺术风格,在中华玉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馆内的扬州玉雕作品,件件都是匠心独运的佳作。黄玉山《黄山》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领衔设计制作,作品巧妙地利用了玉石的天然色泽和纹理,将黄山的奇峰怪石、云海松涛生动地展现出来。那陡峭的山峰、灵动的云雾、挺拔的松树,在玉雕大师的雕琢下,栩栩如生,仿佛让人置身于黄山的美景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玉雕技艺的完美融合。

碧玉屏风《山高水长》由沈建元大师领衔创作,屏风上的山水画面意境深远。远处山峦起伏,连绵不绝,云雾缭绕其间,仿佛一幅水墨画卷;近处水流潺潺,水波荡漾,水中的石头和水草清晰可见,细腻的雕刻工艺让人赞叹不已。整件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玉雕技艺,更传递出一种宁静悠远的山水情怀。

《螳螂白菜》无疑是扬州玉雕中的佼佼者,也是非遗珍宝馆的镇馆之宝。这件作品由江春源大师设计、时庆梅大师制作,选用的玉石洁白温润,质地细腻。玉雕师巧妙地利用玉石的天然俏色,将白色部分雕琢成白菜的叶片,翠绿的部分则化为白菜的茎和螳螂。白菜叶片层层叠叠,脉络清晰,仿佛还带着清晨的露珠,鲜嫩欲滴;螳螂则栩栩如生地趴在白菜上,触须、翅膀、腿部的细节都刻画得惟妙惟肖,仿佛下一秒就要振翅飞走。整件作品构思巧妙,工艺精湛,寓意着 “百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扬州玉雕工艺复杂,讲究 “量料取材,因材施艺”,擅长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于一体。其风格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具有秀丽典雅、玲珑剔透的艺术特色。无论是大件的玉山子,还是小件的玉佩饰,都展现出扬州玉雕艺人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创造力。

1 (4).jpg

扬州剪纸,作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唐宋时期,就有 “剪纸报春” 的习俗,扬州人在立春之日剪纸为花,做成春蝶、春线、春胜等样式,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到了清代,扬州商业兴盛,剪纸艺人数量大增,剪纸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走进非遗珍宝馆的剪纸展区,仿佛置身于一个剪纸的艺术世界。中国剪纸珍品《百花齐放》格外引人注目,它由扬州剪纸一代宗师张永寿先生创作,为郭沫若《百花齐放》诗配图。这组剪纸作品共 100 幅,每一幅都以一种花卉为主题,用简洁流畅的线条和细腻的刀法,将花卉的形态、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有的花朵娇艳欲滴,有的花朵含苞待放,有的花朵随风摇曳,每一朵花都仿佛在纸间绽放,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

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 “剪味纸感” 和艺术魅力。其题材广泛,有人物花卉、鸟兽虫鱼、奇山异景、名胜古迹等,尤以四时花卉见长。剪纸艺人用一把剪刀、几张素纸,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定格在纸间。

1 (5).jpg

除了上述四大类非遗项目,扬州非遗珍宝馆还珍藏着通草花、金银器、扬州八刻等众多非遗精品,它们如同繁星般,共同闪耀着扬州非遗的多元魅力。

通草花,是扬州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以通草为原料,经过剪、卷、捻、捏、染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其花朵造型逼真,色彩鲜艳,质感细腻,宛如真花一般。展台上,一件名为《茉榴和韵》的通草花作品格外吸睛,“茉” 取自扬州名花茉莉花,“榴” 源自新疆象征吉祥的石榴,而 “和韵” 二字既点出两地文化交融的美好意境,更呼应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谊。通草花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扬州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

金银器展区,一件件金银器作品散发着璀璨的光芒。这些金银器工艺精湛,造型多样,有的以传统的龙凤图案为装饰,寓意着吉祥如意;有的则融入了现代的设计元素,展现出时尚与传统的碰撞。它们或是华丽的首饰,或是精美的摆件,每一件都凝聚着工匠们的智慧和心血,体现了扬州金银器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

1 (6).jpg

扬州八刻,包括牙刻、竹刻、石刻、砖刻、瓷刻、漆刻、玉刻、翡翠刻,是扬州传统雕刻艺术的统称。这些雕刻艺术在扬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工匠们以刀为笔,在不同的材质上进行创作,或细腻入微,或大气磅礴,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一件牙刻作品,人物的神态、服饰的纹理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工匠的精湛技艺;竹刻作品则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展现了竹子的韵味和文人的情怀。

扬州非遗珍宝馆的每一件藏品,都是扬州非遗文化的生动体现,它们承载着扬州的历史记忆,展现了扬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在这里,人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到这些非遗精品的独特魅力,感受扬州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

1 (7).jpg

扬州非遗珍宝馆不仅是一个静态的展示空间,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互动体验场所,为游客提供了亲身感受非遗魅力的机会。在这里,游客可以参与到各种非遗体验活动中,亲自动手,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让非遗文化在互动中 “活” 起来。

馆内设有多个互动体验区,其中雕版印刷体验区格外受欢迎。在这里,游客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自体验雕版印刷的全过程。从挑选雕版、涂抹墨汁,到覆盖纸张、用棕刷轻轻刷印,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乐趣。当一张印满文字或图案的纸张从自己手中诞生时,那种成就感和对古老技艺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兴奋地说:“以前只是在书本上了解过雕版印刷,这次亲手体验,才真正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效果,这让我对古人的智慧和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1 (8).jpg

剪纸教学区也是人气颇高的互动区域。剪纸艺人现场传授剪纸技巧,从折叠纸张到绘制图案,再到用剪刀剪出形状,游客们在艺人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剪纸的要领。不一会儿,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便在游客们手中诞生,有栩栩如生的动物,有娇艳欲滴的花卉,还有寓意吉祥的福字。一位小朋友举着自己的剪纸作品,开心地说:“我觉得剪纸特别好玩,我剪出了一只小兔子,它可可爱爱的。我要把它带回家,送给我的好朋友。”

除了雕版印刷和剪纸体验,馆内还不定期举办各种非遗讲座、公开课和工作坊。“松风指月 琴脉传习” 古琴公开课上,省级非遗传承人唐迺扬以琴为媒,带领市民穿越千年时空,共赏古琴艺术之美。老师不仅讲解了古琴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演奏技巧,还现场演奏了多首经典曲目,让观众沉浸在悠扬的琴声中,感受古琴的独特韵味 。在互动环节,观众们还可以亲自上手,尝试弹奏古琴,体验指尖流淌出音乐的美妙感觉。

这些互动体验活动,不仅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了扬州非遗文化,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感。扬州非遗珍宝馆通过这些互动体验,让非遗文化真正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让更多的人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1 (9).jpg

扬州非遗珍宝馆,作为扬州非遗文化的汇聚地与传承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弘扬扬州非遗文化、推动非遗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它不仅是一座展示非遗精品的艺术殿堂,更是一个传承非遗技艺、传播非遗文化的精神家园。

自开馆以来,扬州非遗珍宝馆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如非遗讲座、公开课、工作坊、展览等,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的参与。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扬州非遗文化,激发了人们对非遗的兴趣和热爱。同时,馆内还设有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传承人们在这里潜心创作、授徒传艺,为扬州非遗的传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力量。

扬州非遗珍宝馆还积极探索非遗与现代科技、现代生活的融合创新之路。通过与游戏、动漫、影视等产业的跨界合作,让扬州非遗以更加新颖、时尚的方式走进年轻人的生活。与手游《如鸢》的合作,让雕版印刷这一古老技艺在游戏玩家中掀起了热潮;与国风志怪奇幻手游《指间山海》联合打造的 “纸剪山海” 非遗跨界线下主题展览,将剪纸与游戏、时尚服饰相结合,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为扬州非遗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

1 (10).jpg

展望未来,扬州非遗珍宝馆将继续秉持传承与创新的理念,不断丰富展览内容,提升展览品质,为观众带来更加精彩的非遗文化体验。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拓宽非遗传播渠道,让扬州非遗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扬州。相信在扬州非遗珍宝馆的努力下,扬州非遗文化必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永不褪色的璀璨明珠 。

扬州非遗珍宝馆,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每一件展品都是一个历史的片段;又似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它承载着扬州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也寄托着人们对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美好期许。如果你对非遗文化感兴趣,不妨来扬州非遗珍宝馆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扬州非遗的独特魅力,开启一场难忘的文化之旅。

Related cases

相关案例

持续发展,打造“更具价值”品牌交流中心

商务
咨询
0512-8166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