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无锡慈善博物馆:慈善文化的温暖殿堂

标签:
无锡慈善博物馆
主题博物馆

无锡慈善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慈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独特殿堂。它坐落于荡口古镇,这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之地,为博物馆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其建筑总面积约 7041 平方米 ,外观设计灵感源自 “上善若水,滴水之恩” 的理念,巧妙地将慈善的深厚内涵融入建筑之中。

馆内藏品丰富多样,涵盖古籍、报刊、照片等珍贵文物。每一件展品都犹如一位无声的讲述者,娓娓道来那些动人心弦的慈善故事,让人们深刻体会到慈善的力量。在这里,人们可以穿越时空,感受无锡慈善文化从古至今的延续与发展。无论是古代义庄的善举,还是近现代慈善家的无私奉献,都在这些展品中得到了生动呈现。这些展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慈善精神的传承载体,激励着每一位参观者将慈善的火种传递下去。

无锡慈善博物馆还与鸿模小学旧址、华氏义庄等场馆遥相呼应,串联出一条以慈善为主题的文旅研学路线,形成了 “荡口慈善文化” 的文旅联动空间。这种独特的布局,让游客在游览古镇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慈善文化,使慈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1 (1).jpg

无锡慈善博物馆坐落于无锡市锡山区荡口古镇中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果育鸿模小学旧址一侧 。荡口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 “小苏州”“银荡口” 之美誉。古镇中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这些建筑风格独特,白墙黛瓦,飞檐斗拱,展现出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无锡慈善博物馆置身其中,与古镇的文化氛围相得益彰。周边的小桥流水、古街古巷,为博物馆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游客在前往博物馆的途中,就能感受到古镇的古朴与宁静,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

博物馆的建筑外形尽显 “上善若水,滴水之恩” 的景观概念,这一设计理念巧妙地将慈善的内涵与建筑艺术相结合。建筑的线条流畅,仿佛潺潺流水,给人一种柔和、亲切的感觉,正如水的特性,滋润万物而不争。而 “滴水之恩” 则通过建筑的细节展现出来,每一处设计都蕴含着对慈善精神的深刻理解。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表达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慈善理念,还使博物馆在外观上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无锡慈善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连获大奖,折桂世界建筑节年度最佳公共建筑,夺得 BLT 建筑设计大奖文化类建筑优胜奖,荣获美国建筑大师奖设计奖。这些奖项的获得,充分证明了其建筑设计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充分考虑了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以及对慈善文化的表达,使得博物馆成为了一座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精品。

1 (2).jpg

无锡慈善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 “永锡不匮 —— 无锡慈善的传承与创新”,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慈善文化之旅,全方位展示了无锡古代慈善历史文化和近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展览分为 “善德名邦”“善道为公”“善者无疆” 三个展览单元 ,每个单元都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无锡慈善的发展脉络。

在 “善德名邦” 单元,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无锡古代慈善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这里有古代义庄的相关文物,如义庄的田契、账本等,这些珍贵的文物见证了古代义庄在救济贫困、资助教育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在古代,义庄作为一种重要的慈善机构,以宗族为单位,对族内的贫困人群进行救助,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而无锡的义庄更是在江南地区颇具影响力,其中华氏义庄被誉为 “江南第一义庄”,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存续时间长,成为了古代慈善事业的典范。

1 (3).jpg

“善道为公” 单元则聚焦于近现代无锡慈善事业的发展。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无锡慈善事业在社会变革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历程。随着时代的进步,无锡的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日益多样化,不仅关注贫困人群的生活救助,还涉及教育、医疗、文化等多个领域。展品中有近现代慈善家的书信、照片等,这些珍贵的资料记录了他们的慈善事迹和慈善理念,让人们感受到了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例如,一些慈善家积极捐资助学,创办学校,为培养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还有一些慈善家关注医疗卫生事业,捐赠医疗设备,改善医疗条件,为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善者无疆” 单元展示了当代无锡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在这个单元中,人们可以看到无锡慈善事业在新时代的创新模式和发展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无锡的慈善事业逐渐形成了政府推动、民间参与、社会协同的良好格局。各种慈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慈善项目层出不穷,涵盖了扶贫、济困、助残、环保等多个领域。展品中有当代慈善活动的照片、视频等,生动地展现了无锡市民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和奉献精神。

1 (4).jpg

除了基本陈列展,博物馆还设有 “文教春秋 —— 荡口慈善文化与教育” 和 “薪火鸿模 —— 鸿模小学历史文化” 两个专题展览 ,聚焦教育与慈善的交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荡口慈善文化与鸿模小学的历史。

“文教春秋” 专题展览位于博物馆与鸿模小学连接处的展厅,深入介绍了荡口慈善文化与教育的深厚渊源。荡口古镇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慈善文化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尤为突出。在古代,义庄不仅为族内贫困子弟提供生活资助,还设立义学,聘请名师授课,让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展览通过展示古代义学的教材、教具、学生的作业等文物,以及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生动地再现了古代义学的教学场景和教育理念。同时,展览还介绍了近现代荡口慈善人士在教育领域的贡献,如他们捐资助学、创办学校等事迹,展现了荡口慈善文化对教育事业的持续支持和推动。

1 (5).jpg

“薪火鸿模” 专题展览则位于鸿模小学旧址展厅,全面展示了鸿模小学的历史文化。鸿模小学的前身是果育学堂,由华鸿模先生于 1906 年创办 ,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学校在创办之初,就得到了众多慈善人士的支持和资助,他们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资金、物资等方面的帮助。展览通过展示鸿模小学的校史资料、师生的作品、照片等文物,以及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教育成果,展现了鸿模小学在慈善力量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

同时,展览还介绍了鸿模小学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特色和成就,以及学校培养出的众多优秀人才,彰显了教育与慈善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在鸿模小学的发展过程中,慈善的力量始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道路,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1 (6).jpg

无锡慈善博物馆推出的 “四季锡善” 系列社教品牌活动,为不同季节增添了独特的慈善文化色彩。

春天,万物复苏,博物馆举办 “春润锡善” 活动,可能会有慈善植树活动,让参与者在种下树苗的同时,也种下慈善的希望;还会开展关爱弱势群体的公益活动,组织志愿者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和关怀,为贫困儿童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品。

夏天,阳光炽热,“夏趣锡善” 活动精彩纷呈。在端午节期间,会举办丰富多彩的端午主题民俗体验活动,如包粽子比赛、射五毒、挂香囊等,让游客在感受传统节日氛围的同时,了解慈善文化与传统习俗的融合。还有国潮演艺,为观众带来一场新中式美学盛宴,展现江南水乡的浪漫唯美与婉约清逸的古典优雅 。此外,妙趣端午活动,通过诗词互动,让游客在古诗词的世界中感受端午的韵味;放 “粽” 一下的投壶活动,既有趣味性,又有防害防病的美好寓意;“粽” 情一钓和一代 “粽” 师等活动,为游客带来别样的端午体验。

1 (7).jpg

秋天,天高气爽,“秋韵锡善” 活动结合中秋、国庆等节日展开。中秋节时,会有亲子制作冰皮月饼、团扇绘制等活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传递着团圆和慈善的美好祝愿。国庆节期间,更是活动满满,红色引领,时代对话激荡人心。“无锡好人”、古镇文化传承人华金生带来 “传承红色家风 弘扬爱国精神” 主题文化讲座,讲述荡口古镇的红色往事与慈善传统,将爱国主义精神与优良孝义家风植入听众心中。还有特色研学活动,从套圈互动到红色光影等趣味游戏,到 “竹编画”“树脂杯垫 DIY”“泥人彩绘” 等手工活动,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更有话剧《代号 1921》上演,该剧聚焦 “革命精神” 主题,以革命英烈为原型,通过立体的角色和多样的场景切换,让观众与历史共情,感受信念的力量。

冬天,银装素裹,“冬聚锡善” 活动温暖人心。在春节期间,举办非遗主题活动,如 “五谷丰登,击鼓迎新”,祝愿大家新年万事如意;“百福纳吉”,让游客书写新年 “福” 气;“微光玉兰集” 汇集非遗技艺和手工艺品,带来十多种 “荡 IY” 非遗体验,让游客纵享新春慢时光 。还有 “20 小时新春音乐汇”,用音乐讲述无锡慈善故事;“喵星人征服地球” 主题互动展,带领游客遨游 “猫咪” 世界,在趣味互动中治愈心情;“冬聚锡善” 特色研学,7 场非遗主题研学天天不重样,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

1 (8).jpg

博物馆积极开展亲子研学项目,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了解慈善文化的良好平台。在亲子研学活动中,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参观展览,聆听慈善故事,共同参与手工制作和互动游戏。例如,在 “冬聚锡善” 特色研学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参与 “非遗烧箔画”“非遗竹编”“传统手工剪纸” 等项目,通过亲手制作工艺品,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了解到慈善与传统文化传承的紧密联系。

许多家长反馈,这样的亲子研学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还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慈善文化的启蒙。一位家长说道:“带着孩子参加博物馆的亲子研学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孩子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懂得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性,这对他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而孩子们也对这些活动充满了兴趣,他们在互动中积极参与,展现出对慈善文化的好奇和探索精神。这些亲子研学与文化启蒙活动,为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慈善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1 (9).jpg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无锡慈善博物馆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数字技术,推出了 “锡善云城” 数字平台 。该平台以 3D 数字空间为基础,以慈善博物馆为核心,构建了 “1+N” 的展示体系,将无锡 92 处慈善遗存以无锡慈善地图的形式展现在虚拟世界,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线上参观体验。

通过 “锡善云城” 数字平台,游客可以足不出户,在线上 “一站式” 参访无锡的慈善遗存。无论是古老的义庄,还是近现代的慈善机构旧址,都能通过 3D 技术生动地呈现在眼前。观众还可以跟随虚拟向导 “陶乐乐”,以云城居民或是游客的身份,在虚拟小镇里游览 “慈善堂”“慈善广场”“爱心林场”“慈善云学校” 等特色场景 。在 “慈善堂” 中,深入了解慈善文化的内涵和历史;在 “慈善广场” 上,感受慈善活动的热烈氛围;在 “爱心林场” 里,体验绿色慈善的理念;在 “慈善云学校” 中,学习慈善知识,接受慈善文化的熏陶。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游客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慈善世界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无锡慈善文化的魅力。

1 (10).jpg

无锡慈善博物馆自开馆以来,累计接待企事业单位组团参观 190 + 场,亲临现场人数超 12 万人次 。它不仅是慈善文化的展示窗口,更是传承慈善精神、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丰富的展览、多元的活动以及数字化平台的推广,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慈善、参与慈善,营造了 “人人慈善、全民慈善” 的浓厚氛围。

展望未来,无锡慈善博物馆将继续承载教育、交流、活动和研究等多重功能,联动荡口古镇及周边博物馆、文保单位,构建更加完善的 “1+N” 展示体系,成为一个贯通线上线下、链接社会各界的慈善文化综合体。博物馆将不断创新展览形式和活动内容,深入挖掘慈善文化的内涵,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同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共同为推动无锡慈善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让慈善的力量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Related cases

相关案例

持续发展,打造“更具价值”品牌交流中心

商务
咨询
0512-81665866